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:在和朋友玩桌游时忘了带骰子,只好用手机中的虚拟骰子来代替;在游戏中抽卡、开箱时,期待能够获得顶级装备;用手机号登录账户时正规配资平台官网,系统会发送一条验证码。这些结果都来自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,看起来毫无规律,似乎是随机决定的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真的随机吗?
最近,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(NIST)和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《自然》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。
他们搭建了一套新的可信随机数生成系统,用以生成既不可预测又可以被验证的随机数。这套系统以量子物理为基础,从自然界的根本不确定性中提取随机性。同时,研究人员还设计了一种机制,让整个生成过程公开、透明、无法被篡改。目前,这个系统已经上线,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实时获得系统生成的随机数。同时,随机数生成的整个过程也会被完整记录以备查验。
不过,我们为什么需要这样一套复杂的系统?为了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,我们还得从一个更基础的问题说起:我们平时使用的随机数究竟是怎么来的?
计算机是怎么"装出"随机的?
尽管我们在生活中早已习惯使用各种随机数,但计算机本身并不会真正地产生随机数。计算机是按照预设算法精确运行的机器,给定相同的输入,每一次都会给出完全相同的结果。
为了产生随机数,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类"伪随机数生成"算法。这类算法依靠特定的数学公式,生成一串看起来毫无规律的数字。为了避免每次都得到相同的结果,算法还会引入一个额外的输入参数,这被称为随机数"种子"。这样生成的随机数,在不知道公式和"种子"的情况下,很难得到其内部的规律,因此已经可以在一些场景中被当作随机数使用。
比如,当你在用手机掷一个虚拟骰子的时候,程序并不是真的在掷,而是根据某个输入值计算出投掷的结果。这个输入值可能是现在的时间、手机的一些状态等。因为这些因素会不断地改变,所以每次掷骰子的结果也会不一样,使其看起来是随机的。但是当你知道输入值和算法的时候,你就可以预知骰子的结果。
图库版权图片,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
这正是它们被称为"伪随机数"的原因。它们看起来是随机的,但实际上只是我们暂时不知道预测它们所需的全部信息。
使用"伪随机数"有何影响?
事实上,伪随机数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。例如在电子游戏中,敌人掉落道具、攻击、暴击等的结果几乎都是通过生成伪随机数来实现的。在这些场景下,随机的目的是使得游戏结果具有不确定性。有些游戏甚至还会刻意修改结果,在你连续未获得稀有物品的时候自动提升概率来吸引玩家。在这种情况下,虽然随机数并不是真的随机,但作为一种产生不确定性的手段已经足够了。
不过,在一些更敏感的场景中,伪随机数可能会带来问题。比如手机验证码,如果攻击者可以预测系统即将发送的验证码,用户的账户就可能被盗用。除此之外,密码学、网络安全、金融交易等多种系统往往也将随机性作为安全性的核心基础。如果随机性本身无法保证的话,我们使用的密码可能会被猜出,我们发送的信息可能会被窃取,甚至我们的资金安全也可能会受到威胁。
伪随机数是一种高效的技术手段,但它只能在不需要绝对安全的地方发挥作用。当我们真正需要不可预测、无法操控的随机性时,仅靠算法伪装就不够用了。
我们能制造真正的"随机"吗?
那么,如果计算机本身不能产生真正的随机数,我们有没有可能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随机数?答案可以从自然界中寻找。
在自然界中,确实存在着一些现象,它们的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。比如原子核的衰变时间、光子在测量时的偏振方向、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等。现代量子物理的理论指出,有些事件在发生之前并没有确定的结果,也就无从被预测。
通过各种传感器,我们可以从这些自然现象中采集数据,真正得到不依赖任何算法、完全无法预测的随机数。例如电路中的热噪声、放射性粒子的衰变间隔、或者大气的扰动。这些物理信号可以被转换为数字,用于输出真正的随机数。
不过,即使这些自然现象本身具备不可预测性,随机数的生成过程依然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,甚至人为的操控。对于用户来说,仅凭一串数字,很难判断它是不是真的随机。
因此,要生成真正可靠的随机数,我们不仅需要从物理原理上保证随机性,还必须设计一种机制,保证这个生成过程不会被外界篡改,而且可以被验证。这正是科研人员研发新的随机数生成系统的核心目标。
新系统:借助量子物理
生成真正的随机数
要从物理上生成真正的随机数并不难,难的是让它可以被验证。在没有绝对可信第三方的情况下,怎样证明一组随机数确实来自不可预测的自然过程?
这是随机数生成真正的难题。NIST 和科罗拉多大学提出的新系统关键在于,它并不是由某一台设备单独完成的,而是由多个独立的节点共同协作完成。其中一方通过量子纠缠实验从物理世界中获取真正的随机性,其他节点则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、记录和验证。实验产生的测量结果本身不可预测,经过数学提取和验证后可用于生成高质量的随机数。
为了记录和验证整个过程,他们设计了一种称为"交织哈希链"的结构,这是一种区块链的变种,由多个哈希链交叉引用构成。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,只要其中任何一方尝试篡改内容,其他节点的记录就会立即产生冲突,从而暴露异常,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可信性。
交织哈希链 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 [ 1 ]
结语
我们习以为常的随机数,其实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:它是不是真的随机?能不能被预测甚至伪造?这不仅是一个数学问题,更关系到我们在数字世界的信息安全。
这项由 NIST 和科罗拉多大学实现的系统,展示了一种新的路径:结合自然界的随机性和可验证的机制,可以提供一套公开、可信的随机数生成方式。也许在不远的将来,这样的系统会成为数字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为加密通信、数据保护乃至整个网络世界提供可靠的随机性支持。
参考文献
[ 1 ] Kavuri G A, Palfree J, Reddy D V, et al. Traceable random numbers from a non-local quantum advantage [ J ] . Nature, 2025: 1-6.
策划制作
出品丨科普中国
作者丨王琛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读博士
监制丨中国科普博览
责编丨张一诺
审校丨徐来、张林林
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
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
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"转载"
点亮"推荐"
一起涨知识!
正规配资平台官网
旗开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